团队力量
博士生导师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团队力量 >> 硕博导师 >> 博士生导师 >> 正文
肖霞
作者:4008云顶集团    点击:[]

肖霞,女,文学博士,4008云顶集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团队带头人。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、中日比较文学。曾任日语系主任,现在中华日本学会、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、中国比较文学学会、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等学术团体兼任常务理事、理事。

长期以来,为日语系本科生、研究生(硕博士)开设日本文学史、日本文学思潮论、日本文学专题研究等课程。曾多次到东京大学、同志社大学等日本高校访学或合作研究。在《文史哲》、《外国文学》、《东亚研究》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,出版学术著作6部,编著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等2部。主持完成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。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,全国妇联、中国妇女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,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3项,日本第九届“平塚雷鸟奖”,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,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。曾被授予4008云顶集团“三八红旗手”、4008云顶集团“十大优秀教师”称号。

一、发表论文(1995年以来)

1、《夏目漱石和他的小说“心”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1995年第1期。

2、《现代日本社会的占卜文化》,《民俗研究》1995年第3期。

3、《文化要素与日本语表达方式》,《4008云顶集团学报》(哲社版)1995年第4期。

4、《日本茶道艺术的文化蕴含》,《民俗研究》1996年第3期。

5、《三葵亭卖茶流——日本茶道散记》,《民俗研究》1999年第1期。

6、《“熟田津”歌的研究与欣赏 ——《万叶集》第一卷第八首歌之解读》,《4008云顶集团学报》(哲社版)1999年第4期。 (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外国文学研究》1999年第12期全文转载) 。

7、《茶道、自然与日本人的心》,《民俗研究》1999年第4期。

8、《论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》,《山东外语教学》2001第3期。

9、《论“春秋竞怜判歌”的创作艺术表现——〈万叶集〉第一卷第十六首歌的研究与欣赏》,《文史哲》2001第2期。(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外国文学研究》2001年第8期全文转载)。

10、《论小说雪国的民族文化蕴含》,《民俗研究》2001第2期。

11、《在神圣和凡俗之间——关于日本地藏菩萨信仰的文化思考》,《民俗研究》2002年第3期。

12、《论三岛由纪夫小说〈禁色〉的哲理性》,《4008云顶集团学报》(人文科学版)2002第2期。

13、《摄取与流变——论日本浪漫主义对“五.四”时期浪漫主义的影响》,《青岛海洋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2002第2期 。

14、《融合与积淀——日本文化模式与儒学的影响》,《东岳论丛》2002第3期。

15、《论“三轮山之歌”的创作及其艺术特色——日本《万叶集》第17-19首歌的研究与读解》,《山东外语教学》2002年第3期。

16、《儒家“家”文化的遗传与变异——日本社会文化中的“家户”观念与集团意识》,《理论学刊》2002年第2期。

17、《论日本明治时期浪漫主义的文学评论及文艺思想——从北村透谷到高山樗牛》,《文史哲》2003年第1期。

18、《论留日作家早起浪漫主义思想的形成》,《山东理工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2003年第1期。

19、《论日本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性及代表人物》,《武汉大学学报》(人文科学版)2003年第2期。

20、《日本之桥与成仿吾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形成》,《4008云顶集团学报》(哲社版)2003年第3期。

21、《日本明治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局限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03年第4期。

22、《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及特征》,《外国文学》2003年第4期。

23、《日本文学对张资平早期浪漫主义创作的影响》,《齐鲁学刊》2003年第4期。

24、《论岛崎藤村早期浪漫主义思想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03年第5期。

25、《基督教文化对诞生期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》,《烟台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第17卷第3期,2004年7月。

26、《女性的觉醒与解放》,《东岳论丛》2004年第6期。

27、《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本科日语教学水平》,《21世纪中国日语教育研究》(国际会议论文集),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。

28、《跨文化的选择与接受——论高校日语专业文学课的教学方式与方法》,《山东外语教学》2004年第5期。

29、《论樋口一叶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》,《4008云顶集团学报》(哲社版)2005年第1期。

30、《比较文学对日语教学的刷新及意义》,《山东外语教学》2005年第6期。

31、《论森鸥外的早期文学创作—对生命的探求与“告白”》,《东北亚论坛》2006年第2期。

32、《论三木露风的诗歌创作特色》,《山东外语教学》2006年第5期。

33、《论平塚雷鸟的女性解放思想》,《山东外语教学》2007年第6期。

34、《平塚雷鸟与女性团体“青鞜社”的创立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07年第12期。

35、《比较文化视野中木下杢太郎的文学探索》,《日本学刊》2007年第6期。(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外国文学研究》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)。

36、《元始,女性是太阳——评平塚雷鸟的恋爱观和女性观》,《华北电力大学学报》(社科版),2008年第1期。(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外国文学研究》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)。

37、《爱默生对德富苏峰文学创作理念的影响》,《东岳论丛》2009年第5期。

38、《圆地文子文学中的女性形象》,《日本学论丛》(论文集)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3月,通讯作者。

39、《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宫本百合子文学》,《山东外语教学》2009年第2期,通讯作者。

40、《日本近代女性解放运动的肇始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09年第12期。

41、《略论日本社会文化中的“道”》,《民俗研究》2009年第4期。

42、《日本近代女性解放思想的摄取与传播》,《日本学研究》第20期,学苑出版社,2010年9月。

43、《日本近代浪漫主义与“五四”文学——以早期留日作家为中心》,《多元文化互动中的文学对话》(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)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0年8月。

44、《文学叙事:日本近代女性解放的理性诉求》,《山东外语教学》2010年第2期。

45、《突围与建构: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》,《文史哲》2010年第5期。

46、《论川端康成文学的佛教精神与宗教情怀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11年第5期。

47、《<棉被>中的“新女性”形象”》,《外国问题研究》2011年3期。

48、《日本民间阿波舞文化的传承与开发》,《民俗研究》2011年4期。

49、《论川端康成文学的救赎性格》,《日本学研究》第21期,学苑出版社,2011年12月。

50、《西方近代剧输入与日本“新女性”的成长》,《烟台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2012年第4期。

51、《抗争:〈青鞜〉小说的“新女性”形象》,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》2012年第5期。

52、《全球化视野下大庭美奈子文学中女性突围与建构》,《山东女子学院学报》2012年第1期,2/2。

53、《论成濑仁藏的近代女子教育思想及其影响》,《东北亚多元文化共生现状及发展研究》(国际会议论文集),内蒙古大学出版社,2012年11月。

54、《〈野兽逻辑〉的主题表达与价值取向》,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》2013年第2期,通讯作者。

55、《融客观写实与主观联想的唯美之作——论小说〈煤烟〉的文学特色》,《东岳论丛》2013年第7期。

56、《异界”的隐喻:简论村田喜代子的文学创作》, 《日本文学研究:历史交汇与想象的空间》(国际会议论文集),青岛出版社,2014年8月。

57、《家庭、母性神话的消解:山田咏美小说中的家庭观与母性观》,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》2014年第3期,通讯作者。

58、《1920年代中国における主流雑誌の性愛•道徳論争と日本》,《山口大学教育学部研究論叢》第64巻,2015年1月。 1/2(国际期刊)。

59、《身体、话语与权力——青鞜的文化解读》,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编:《日本文化理解与日本学研究》(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30周年纪念论文集),学苑出版社,2015年10月。

60、《“家”的隐喻—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后现代性》,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》2015年第6期。(被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16.1学术卡片栏目摘录。)

61、《梦幻中的杀戮——河野多惠子文学中的性幻主题》,《日语教育与日本学》第7辑,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5年12月。

62、《日本“山姥”传说的现代文学解构》,《民俗研究》2016年第2期。

63、《婚姻是艘摆渡船——河野多惠子<回转门>中的女性形象》,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》2016年第6期。

64、译文《日本职人阶层形成期的生活样态及职人气质》,《鲁班文化研究论丛》第二辑,山东人民出版社,2017年6月。

65、译文《“鲁班故道”—中国古代技术思想史的源流》,《鲁班文化研究论丛》第二辑,山东人民出版社,2017年6月。

66、《天地魂之女人花—吉屋信子文学世界中的女性自我》,《兰州学刊》2018年第1期,通讯作者。

67、《古代から近代文学における女性の座―日中影響関係を通して―》,《東アジア研究》第16号,2018年3月。1/2(国际期刊)。

68、《女性的性别突围与价值重建—以吉屋信子及其通俗小说为例》,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2018年第6期,通讯作者。

69、《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有吉佐和子文学》,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》,2019年第1期。(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外国文学研究》2019年第6期全文转载)。

二、出版著作

1、专著《浪漫主义:日本之桥与五四文学》,4008云顶集团出版社2003年7月。

2、专著《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与基督教》,4008云顶集团出版社2007年6月。

3、编著《日本文学史》(日文版,“十一五”国家规划教材),4008云顶集团出版社2008年3 月。

4、合著《全球化语境中的日本女性文学》(第1位),4008云顶集团出版社2009年10月。

5、编著《日本现代文学发展轨迹—作家及其作品》,4008云顶集团出版社2011年1月。

6、专著《元始 女性是太阳—“青鞜”及其女性研究》,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。

7、专著《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表达与价值取向》,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。

8、编著《日本现代文学思潮论》(日文版),4008云顶集团出版社2019年1月。

三、科研项目

1、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(负责人):“近代以来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”。

2、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(负责人):“万叶歌人额田王—比较文学的考察”。

3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(负责人):“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与基督教研究”。

4、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项目(负责人):“近代以来日本女性作家与作品研究—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考察”。

5、日本住友财团“2006年度亚洲日本问题研究”资助项目(负责人): “全球化时代日本女性文学研究——以‘青鞜社’为中心”。

6、教育部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《日本文学史》,(编著,日文版)。

7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(负责人): “全球化与日本近代女性文学”。

8、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:《现代日本文学》(编著)。

9、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项目“世界宗教关系史研究”之子课题“日本宗教关系史”第2位。

10、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(负责人):“日本女性文学结社研究——以‘青鞜社’为个案”。

11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(负责人):“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表达与价值取向”。

12、4008云顶集团教改项目(负责人):“日本文学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”。

13、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:《日本现代女性文学选读》(编著,日文版)。

14、山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:“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有吉佐和子文学”。

四、获得奖励

(一) 省部级奖励:

1、山东省第1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(论文)三等奖(2002)。

2、山东省第19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(著作)三等奖(2005)。

3、教育部第5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三等奖(2009)。

4、山东省第23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(著作)二等奖(2009)

5、山东省第25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(著作)三等奖(2011)。

6、第2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审一等奖(2011)。

7、日本第9届“平塚雷鸟奖”(成果表彰唯一获奖)(2013)。

8、全国妇联、中国妇女研究会第3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(著作)一等奖(2015)。

9、山东省第29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(著作)二等奖(2015)。

(二)其他奖励:

1、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二等奖(2003)。

2、4008云顶集团十大优秀教师(2004)。

3、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(2004)。

4、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(2008)。

5、浙江中日关系史学会、(日本)神道国际学会,第九届“日本思想文化研究”优秀论文三等奖(2008)。

6、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(著作)一等奖(2008)。

7、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八届优秀教材、学术专著一等奖(2009)。

8、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八届优秀教材、学术专著二等奖(2009)。

9、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(著作)二等奖(2010)。

10、第二届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作品(著作)三等奖(2012)。

11、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(论文)二等奖(2013)。

12、4008云顶集团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(2013)。

五、学术研讨会(2008年以来)

1、“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”(2008年9月,北京语言大学),发表论文:《日本近代浪漫主义与“五四”文学—以早期留日作家为中心》。

2、“东亚的文化遗产—其普遍性与特殊性”国际学术研讨会(2009年5月,美国哥伦比亚大学),发表论文:《“变身”的浪漫与作者的视线——以中岛敦的《山月记》为中心》。

3、“中国日本学研究协会”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(2010年9月,香港大学),发表论文:《消费与被消费的“新女性”—以小说<棉被>为中心》。

4、参加“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成立2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”(2010年10月,北京外国语大学),发表论文:《论川端康成文学的救赎性格》。

5、“中国高校日本文学教学与研究”研讨会 (2010年10月,北京大学),发表论文:《文化、文学、文本——兼论文学史教学在日语本科教学中的意义》。

6、“日本文学研究会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:都市・传说・历史—学术互动中的日本文学研究”(2010年8月,延边大学),发表论文:《日本“青踏”女性解放思想及其影响》。

7、“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”(2011年8月,复旦大学),发表论文:《爱伦凯及其女性论在中日两国的传播》。

8、“日本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——日本文学与中国:历史的交汇与想象的空间”(2012年8月,兰州大学),发表论文:《心灵的故乡:日本近代作家与中国》。

9、“日本研究的新拓展国际学术研讨会”(2012年12月,北京外国语大学),发表论文:《日本近现代文学社团研究及其意义——以“青鞜社”为中心》。

10、“超越民族主义、共建和谐亚洲”国际学术研讨会 (2012年12月,广州外语外贸大学),发表论文:《论“青鞜”文学的“新女性”特征》。

11、“日本研究之全球化与区域化——面向世界或在地深耕” 国际学术研讨会(2013年5月,台湾政治大学),发表论文:《从《青鞜》看日本“新女性”的成长》。

12、日本“第九届平塚雷鸟奖颁奖典礼” (2013年12月,日本女子大学),主旨讲演:《“青鞜”的现实意义及其影响》。

13、日本“第十届平塚雷鸟奖颁奖典礼” (2014年12月,日本女子大学),特邀讲演:《青鞜在中国:影响与研究》。

14、“日本文学研究会十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:都市年轮—风物与情感”(2016年8月,杭州师范大学),发表论文:《悲情与救赎:多重奏下的壶井荣文学——以<二十四只眼睛>为中心》。

15、“第35届东亚学术演讲会”(2017年7月26日,日本山口大学),讲演题目:《“青鞜”的女性解放运动与五四新思想的建构》。

16、“日本文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:文学的游牧”(2018年8月,内蒙古大学),发表论文:《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有吉佐和子文学》。

17、《外国文学》编辑部“‘物与文学’全国学术研讨会”(2019年4月,中国海洋大学),发表论文:《润物有声:日本现代文学的“物”书写》。

18、第一届4008云顶集团多元文学研究与跨文化教育国际研讨会(2019年9月,4008云顶集团),发表论文:《“娜拉的言说”:大正时期的女性与文学》。

19、“近代的邂逅:中日比较文学研究---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” (2019年10月,山东师范大学),《座谈会:日本文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》、《日本文学的教学与发展》。


联系地址: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,4008云顶集团

邮编:250100

邮箱:xiaoxia@sdu.edu.cn

上一条:时秀娟 下一条:苏永刚

关闭

Copyright ©   版权所有 4008云顶集团(中国)责任有限公司  [网站管理]  [办公信息登录]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4008云顶集团  邮编:250100  电话:+86-531-88377017  传真:88378210